本新聞稿出處:
http://www.nccu.edu.tw/zh_tw/news/單德興博士外語學院開講%E3%80%80文學與人生是分不開的-61269880
單德興博士外語學院開講 文學與人生是分不開的
【校訊記者張若誼報導】外語學院導師制講座9日邀請105學年度「人文藝術類」傑出校友單德興博士以「從文學看人生」為題進行專題演講。單德興博士以「說故事」的方式,透過人生經驗敘說文學作品,並從文學作品中發展對人我與世界的反思,他說:「文學與人生是分不開的」。
單德興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曾任歐美研究所所長,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長,美國加州大學、哈佛大學、紐約大學、英國伯明罕大學訪問學人,並曾三度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文學模仿人生是一般大家說的,人生模仿文學是王爾德說的。」單德興博士指出,文學與人生是彼此互動、相互牽連的關係,有時透過人生來印證文學作品中的故事,有時則藉由閱讀文學作品來幫助釐清現實中結構散亂、無秩序的現象。單德興博士認為,文學作品使人能保持一定距離,以不同視角客觀看待現實中正在上演的事情,在閱讀文學作品後,回過頭來想像、重新思索現今社會現況。以舊約《路得記》Book of Ruth為例,嫁入希伯來族的路得因,其外邦人的身分就宛如今日台灣社會所謂「外籍新娘」,但《路得記》說明異族通婚並非壞事,因其聯姻才有後代的大衛王、耶穌等人物。
單德興博士以自身為例,就讀政大西語系時,受到余光中老師的啟蒙,因此堅定走文學路,他表示,文學影響他最深的是對語言、文字的敏感度,從他的老師—余光中、王文興老師身上他也感受到對文字的敬重。有別於哲學,單博士認為,「文學有趣的地方是他不提供明確的答案」,使人能以不同角度觀察,並因個人經驗的置入,而有不同的詮釋,且因人生階段不同從中或有不同的領悟;文學是一種多元呈現,多方解讀,避免一元與獨尊,使文學家盡其所能,讀者各取所需,「文學家、評論家的作用之一就是大做文章並試圖加以解釋」。
英文系姜翠芬教授提問,當代通俗小說如《哈利波特》(Harry potter)是否符合什麼特色才得以成為經典?單德興博士表示,以他在大英圖書館展出上看到約翰•密爾頓(John Milton)家中的聖經、莎士比亞作品旁,很醒目的地方放著的《哈利波特》手稿為例,英國之所以能成其大,因其不固守成規(canonicity),也因其根基穩固,更敢於以開闊心胸接納當代作品,其次則是隨時間證明某件作品的價值。
英文系陳音頤教授認為,學生常對翻譯有興趣但容易感到挫折,請教單博士是否有經歷過慘痛教訓?單德興博士表示,他慶幸的是沒有當職業翻譯家,台灣的翻譯生態之差,在時間、收入壓力下,翻譯難免是「做功德」;但是,他在大學時期為翻譯比賽培養出一種態度,認為讀外文系無法避免一般人對其精通翻譯的「傲慢與偏見」,前後研讀思果《翻譯研究》共七遍,努力增長功力,並鼓勵初學者「Just do it」,把翻譯當作最踏實的語言轉換的磨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