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能量
院屬計畫(2023年-)
「外國語文學院計畫」
外語學院有25種語種,多語言多文化是本院特色,亦是發展重點。融合多語言多文化,並讓國際師資和本國師資共同參與,一起提升國際教研能量以及社會影響力為本院深耕計畫之發展重點與目標。基於本院之特色與深耕計畫之目標,本院積極分別從文學、文化、藝術、科技與教學(AI、網路)、語料庫建置、翻譯、高中第二外語推展等方面切入,發展八項子計畫。子計畫名稱與相對應之核心目標彙整如下表:
序號 | 子計畫名稱 | 四大核心目標 |
1 | 世界文化櫥窗 | 跨文化溝通 |
2 | 藝術與世界語言文化教學 | |
3 | 網路外語學習 (教學平台建置、ChatGPT融入教學) | 科技融入外語教學 |
4 | 語言科技與數位教學 | |
5 | 次世代翻譯與跨文化人才養成 | 外語人才養成 |
6 | 高中第二外語教育推動計畫 | |
7 | 跨語種學習者與料庫 | 數位資(語)料庫建置 |
8 | 外語臺灣歷史文獻資料庫 |
外語學院鼓勵全院各職級教師及國際師資積極參與,開展對話,並與海內外單位進行教研及產學合作。此外,東南亞語文學系(以下簡稱東南亞語系)原發展國際漢學計畫,其相關計畫經費「東南亞社會文化交響—連結與共鳴」亦併入本院深耕經費中,持續聘任客座國際師資,支援東南亞語教學。
院屬計畫(2019-2022年)
「外語學院國際人才培育」計畫
臺灣地處東南亞與東亞交界,且為中國市場之門戶,為亞洲戰略樞紐,地理環境與人文景觀特殊,歷史的宿命更造成島上多元文化共存現象,要發展成國際經貿重鎮,本有其優渥的條件。然因國內外政治形勢的限制,臺灣整體國際化的程度反而不如同區域的日本、韓國、新加坡及中國沿海城市,東南亞各國及印度等新興勢力更是虎視眈眈。唯有走出臺灣、邁向國際才是生存之道。
近年來基於全球化及數位化的趨勢,帶來了政治、經濟及文化各面向的衝擊,跨國企業及國際組織積極尋求具全球競爭力之人才。隨著科技進步、網路便捷,語言學習資源日趨豐富,新的外語學習方式不斷出現,必須掌握未來的外語學習多元趨勢,包括瞭解外語教學新趨勢、開發新教材並思考有創意的教材編製及呈現方式、設置與活化創新教學場域、重新定義教師角色及專業知識等。
多語、多文化教學為國際高等教育發展趨勢,本院在外語的教學與研究必然扮演創新與多元發展之要角,尤以本院開設之外國語達26種,為全國最多語種、最具多元之語言教學學府,學生對學習多國語言擁有豐富熱情,修讀外語課程人數年年升高,本國、外籍師生的多語、多文化的教研發展至為重要。
為此,開創外語教研之跨領域新典範、提升本院學生國際競爭力實為首要之務。2019-2022年度的高教深耕計畫,本院賡續配合校課程精實政策及雙主修輔系政策調整,推動教學創新策略、擴充跨領域教師社群、培育國際人才等多管齊下,一方面集結院內教師之專長,探索在外語學院實踐「低門檻、高標準」之標的,以共創外語學習、教學、研究之新模式、新方向,進一步強化本院教師群專業能力,將教師研究與教學成長的收穫回饋至全校外語教學的實務;另一方面期以培育學生具備自主學習、扎根學習、深化學習,提升自身競爭力、培養跨領域知識之整合能力,進而思考、分析、解決問題,落實「多元、基礎、紮實」教育,均衡專業素養及多元學習,達到全人世界觀(holistic worldview)之養成,為國家社會培育人才。
院屬計畫(2005-2017年)
「北區大學外文中心」計畫
本院承蒙教育部高教司補助及支援,計畫自94年執行至今已有十餘年,為配合計畫目標,由原先既有之9種語言(英、日、德、法、西、 俄、土、阿、韓), 增加至26種外語課程(含校內學分課程)。 新增語言為:越南語、馬來語、印尼語、泰語、波蘭語、捷克語、葡萄牙語、拉丁語、義大利語、希伯來語、波斯語等。 全數課程開放由校內外學生、政府部門及社會人士修讀。105年各特別設置「全國外語磨課師中心」,目的匯集全國外語教學資源編制實用、精緻、生動且能引發學習動機的線上外語教材。
本計畫多年來致力開發線上外語自學課程,有賴政治大學外語學院師生協助,目前已編製23種非同步線上外語自學課程、8種基礎外語學分課程、10種常用會話150句等數種線上外語學習資源,課程開放全國大專院校生和社會人士免費登入學習。
近年更整合政治大學外語學院之資源,建立歐洲語文學程、東南亞語文學程,另開設斯拉夫語文學系、中東語文學程、東北亞語文學程,建構完整之外語學習體制。98學年度獲教育部和眾駐在當地台商指導與支持,成立東南亞語文學分學程,106學年更是升格為東南亞語文與文化學士學位學程,健全外語學習板塊,是國內目前最齊全之外語學習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