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的三角定位法則 何瑄談俄國文學翻譯

外語學院翻譯與跨文化研究中心近日規劃「譯界前輩相談所」系列講座,邀請韓、俄、法、日文譯者蒞校演講,分享翻譯工作的寶貴經驗。

本系列第二場演講於四月九日舉行,俄語譯者何瑄以「作者、文本與譯者的三角關係」為題,聊翻譯,也談文學刊物的編輯心得。何瑄為本校斯拉夫語文學系、研究所畢業,曾任文學雜誌編輯,從事俄國文學翻譯多年,譯有果戈里、托爾斯泰、薩米爾欽等經典作家的小說作品。

何瑄從譯者的角色定位談起,指出翻譯時常見的詮釋難題,並以不久之前引起軒然大波的電影字幕翻譯爭議為例,討論「超譯」、「創譯」、「誤譯」等情況。接著,她聚焦文本,分享翻譯的研究功課,檢視文學作品中的重要元素:場景、人物、對話。何瑄強調,場景的描述不僅是烘托氣氛的關鍵,更處處藏有作者的巧思,而唯有了解人物的背景、性格特質,才能推敲出心理活動,進而精確傳達文字的複雜層次。談及翻譯的取捨與平衡,何瑄與聽眾一起閱讀薩米爾欽小說中的詩歌段落,比較原作與不同的中、英文譯本,分析語言安排的細節,思考如何轉譯俄語的風格與韻律。

除此之外,何瑄也介紹實務工作的各個面向,從與編輯的溝通、翻譯、校對,直到最後的出版和宣傳活動,生動展示了譯者的甘苦。她還分享了編輯文學雜誌的經驗,詳細解說刊物的企劃和編務流程,帶領聽眾一窺編輯部的工作實況、更完整認識文化產業的運作。

最後,何瑄一一答覆問題,與出席的老師、同學們對話。除了譯者的養成、翻譯策略的選擇之外,也談到科技輔助工具的使用。關於AI對翻譯工作的影響,何瑄認為科技的進步必然會帶來改變,但也強調文學翻譯需要對思想、情感、文字細節的敏銳掌握,人工智慧很難在一朝一夕之間習得,短時間內大概無法完全取代。何瑄並鼓勵有志從事文學翻譯的同學們持續精進中、外語能力、勤於練習,使更多作品能跨越語言的藩籬,豐富閱讀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