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生成技術在外語教學現場之應用

113年9月30日,外國語文學院邀請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陳國益分享「外語教學與AI有約 AI生成技術於教育領域的運用與實作:初階」,共吸引校內外師生220人同時上線聽講,反應熱烈。

陳國益教授首先介紹Chat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s)的運作原理,乃是模仿人類大腦的類神經網路,透過持續不斷地提供資訊、訓練、知識內化的過程,AI愈來愈接近人腦容量。在可預見的未來,AI即將取代25%的現有工作,包括辦公室行政、法律、建築與工程等,高達3億個工作職缺受到AI的影響。尤其是9月13日發布的GPT-4o1已具備推理能力,可以能夠以人類專家的水準解決複雜問題,且擁有超越人類平均智商的智力。

陳國益教授接著警示ChatGPT常見的誤用,重點其實不是使用者下的指令該提供有甚麼樣的場景,而是要餵給它有品質的資訊,讓它做轉換。基本上ChatGPT是種「轉換器」,不同於Google搜尋引擎,當使用ChatGPT而未提供「先備知識」,貿然查詢,必然導致錯誤的生成資料。原因在於AI的工作邏輯是透過訓練資料計算一個最合理的答覆,進而生成可能的答案。它在乎的並非我們人類能理解的正確性,而是資料排列組合的機率。

所謂的「先備知識」,學術名稱為檢索增強生成(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RAG),生成式AI的功能就是資料轉換。陳國益教授當場演示以1篇約1萬5千字期刊論文,在短短1分鐘內ChatGPT生成10頁簡報、Google NotebookLM生成10分種的對談Podcast,儘管內容上存在有籠統且不夠精準的解讀,龐大的運算能力仍令人驚嘆。

在AI時代浪潮下,陳國益教授勉勵學生需要更廣泛的閱讀,才得以充實「先備知識」,AI生成資料的品質才能愈好。再者,因為英語資料佔大型語言模型的最大份額,英語能力是AI時代的必備條件。唯有具備英語能力的人,才能好好運用AI,得到強大的競爭優勢。陳國益教授並預示教師未來的角色,不再是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而是要為學生提供優質的資訊及知識來源、以及陪伴。

最後,外國語文學院院長鄭家瑜總結,AI目前仍有其侷限性,在於缺乏創造能力,僅能就既有的資料進行潤飾、改寫、整理、分析,AI可以成為學生學習的好幫手,卻因為不具有同理心,仍舊無法代替人類擔任陪伴的角色。

第二場次「外語教學與AI有約 AI生成技術於教育領域的運用與實作:進階應用」即將於10月21日(一)登場,歡迎對AI議題有興趣之師生踴躍報名!

AI生成技術在教育領域的運用與實作:進階應用
日期:2024年10月21日(一)
時間:上午9時至中午12時
報名:https://forms.gle/Qu2jFhXHmA9cA1gr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