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大師講座:台灣歷史上的譯者與現代譯者的角色 活動花絮

國立政治大學翻譯與跨文化研究中心於112年11月25日邀請輔仁大學特聘教授楊承淑老師蒞臨本校,以〈台灣歷史上的譯者與現代譯者的角色〉為題,分享至今對日治時期、戰後初期譯者的研究,並提出譯者未來在AI時代下的角色與因應,現場吸引校內外師長、學生及一般民眾共60餘人與會。

楊教授首先深入說明日治時期的譯者養成,介紹19世紀末翻譯教育機構與通譯官的薪水,並從舊慣調查分析日本帝國對臺灣的民俗調查與譯者功能。此時,法院與警察群體成為控制臺灣社會的重要力量,法庭通譯可謂日後譯者職業群體的開端。楊教授從警察通譯考題分析警民對話,並梳理考題背後反映出的日本帝國力量的介入與對在地知識、文化的掌握。

戰後初期,台灣省編譯館成立,前幾任館長以淺顯中文譯介祖國文化和國際資訊,並在肯定日文學術成果的前提下延續先前民俗文化研究。此外,日文隨著權力萎縮而至退場,由外省公教軍職青年組成的譯者群體積極譯介歐美科學、醫學、文藝、傳記等作品,其中《今日美國》、《今日世界》等刊物更影響了台港華文文學與英文教學。

最後,楊教授以輔大翻譯學研究所的創立為例,談教育現場口筆譯技能與專業知識如何結合、與國際接軌的會議口譯員如何養成,以及學生如何善用翻譯成為轉向金融、法律、醫療、保險、遊戲、科技、專利等領域的敲門磚。面對AI時代下的譯者,楊教授認為翻譯已迎來空前變革,期許譯者積極運用科技、挑戰科技,要與AI同步進化,發揮跨領域優勢。